首页 分类 排行 更新 资源发布 广告联系 下载帮助 意见反馈 本站声明
加入收藏夹
教育教学 电脑世界 行业范文 生活天地 数码天地 科技世界 工具软件 精品源码 素材中心 文章中心 网友留言 网站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文章中心-> 生活天地-> 为人处世->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发布商链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加入时间:2010-2-1 人气:215

  什么是爱心?

  爱心,就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对物、对事的一贯关心的态度。

  爱心,就是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之心。

  孩子最初感受到的别人的爱和发出移情和同情之心的对象是父母、亲属和小同伴。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家庭只有父母和一个孩子。我们不难发现,当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自私、软弱、生存能力差等缺欠表示深深的担忧时,这些缺点往往与独生子女的家庭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仿佛只有一个位置--接受关怀、接受保护,接受给予,他们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可能跳离这个位置去看周围的人和自己。对独生子女进行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就因此而变得十分艰难,难就难在多么生动的教导都变得空洞无物。许多道德教育仿佛是沙上之塔,空中楼阁。许许多多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只有一个角色,被爱的角色。一个长期扮演被爱的角色的人是不会想到去爱人,即使有爱人的愿望,在家里也找不到能接受其爱的对象。假如有兄弟姐妹,那么就可以去调整、互换被爱与爱人的感受。他们受到的关心和爱实在太多、而引导他们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太少。他们从不懂得要分享食物、玩具、图书,从不知道父母在工作和家务双重负担中付出的辛劳。他们习惯于为所欲为、有求必应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以致使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染上了自私、懒情、任性、缺乏责任感和不会关心他人的毛病。

  常常听到这样的事:有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节衣缩食、省下钱来用昂贵的代价买"名牌", -味地满足子女的高消费;有的父母下岗以后,怕子女难过、委屈,瞒首家人去干累活、脏活,却仍让子女过养尊处优的生活。而可悲的是在这样的反差中成长的儿女给父母的回报却是冷漠和自私。

  列宁说过:"假如你的将来不愿悲伤--就不要忽视你们的孩子任何一种细小的行为。"父母若不在培养孩子的爱心上下功夫,就可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哀伤、痛苦,特别是老来时的悔恨和不幸。

  当然,这此问题不能简单地责怪孩子了事,而要反省我们对孩子品德教育是否缺少了"培养爱心"这一课。必须牢记:为国尽忠、为民立业、孝顺父母、友爱同伴、尊敬长辈和老师、对周围的亲友邻居有礼貌、遇到有困难的人尽力给予帮助。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培养爱心,首先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

  从3岁起,每当父母、长辈外出回家时,就要让孩子为他们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送报纸、递眼镜等。奶奶生病了,要启发孩子去慰问:"您哪里不好服呀?"、"想吃什么呀?"、"我来为你唱个歌、讲个故事、捶捶背、摸摸胸。"并乐意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省给爷爷奶奶吃;端上可口的水果、香气扑鼻的鸡鱼肉蛋时,不让孩子独吃独占,要养成"大家分享才快乐"的饮食习惯;知道谁更需要、谁最辛苦、谁有病痛、谁没回来,要给他留下应有的一份。并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的表情,理解别人苦恼悲伤的缘由,努力想出办法来减轻别人的痛苦、烦恼,使大家快乐。

  培养爱心,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

  要鼓励孩子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耀。例如承担适度的家务,主动帮爷爷浇花、喂鱼;给晾衣服的妈妈递衣架;为邻居老人拿牛奶、传信件、送书报,并坚持不懈。父母对孩子良好的言行要给予微笑、鼓励,而不是物质允诺。爱心应当是不图回报、不计代价的。有的父母拒绝和不准孩子参加家务或社区劳动,生怕减少了孩子看书、习字的时间,怕分了孩子的心,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如果安排得当,适量的劳动与专注的学习交叉进行,可以调节大脑不同区域的负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可以迁移为相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培养爱心,要善于创设时机。

  给孩子买了新玩具、新图书,要引导孩子妥善整理,并和别的孩子一起享用;家中鲜花开放时,启发孩子带一盆到幼儿园和老师、同学一起欣赏。对四、五岁的孩子更要在游览、参观中给孩子讲解家乡的新建设、民族英雄的历史故事,欣赏祖国的美丽山河,学会爱护社会的花草树木。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和安静。

  培养爱心,最需要的是情感的熏陶和榜祥的示范。

  例如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在吟诵古诗《游子吟》时,应设法让幼儿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意。又如讲一些《乌鸦反哺》、《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读一些报刊上少年儿童为父母分忧、立志再艰苦也要完成学习的真人真事,特别要以父母本人爱国敬业、关怀长辈和他人的行为去感染子女,让孩子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要扩大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和具体困难,乐于为父母分担责任;从家人的重病、下岗、遇盗、受灾中,进-步理解生活的多面性;从电视报刊上反映儿童少年被拐骗、上当、吸毒、犯罪等的事实中,逐步培养其判断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做父母的不必为患病、灾祸或下岗造成的经济拮据、生活下降等而向孩子说谎、隐瞒,而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孩子说明情况,说明困难,共同分忧解准,使子女领悟人世间每一片面包都是要用汗水换来的道理,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体验父母的爱心和抚养自己的艰难,从小懂得向别人奉献爱心的欢欣和快慰,知道战胜挫折、困难带来的成功感、自豪感。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

  • 盐城市明达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爱心班)